灿烂文化《民俗风情——人生礼仪》介绍

发布时间:2019年12月06日 浏览:5169 来源:

人生的历程,从生命现象的角度看,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历程。作为社会礼仪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生礼仪,贯穿生命的始终。从整个人生看,人生礼仪应当是从出生开始的。

(1)生育

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,人们特别重视传宗接代,即孔子所谓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。旧时,生育习俗带有不少的迷信色彩。生育中的第一个先兆是“得喜”。“得喜”是乡间妇女怀孕的别称。有些青年女子,怀孕之后,往往羞于启齿,常常用“有了”来代替。怀孕后妇女的各种反应,在民间有的称之为“害娃娃”,有的叫做“害口”,还有的叫做“害喜”。得喜后,有人要四处说喜。说喜,也就等于报喜。得喜的消息传出后,家中人会对孕妇采取保护措施。孕妇不得看娶亲、盖房上梁,不得看送殡,否则就要冲人家的福气,对己不利。为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,农村中还有许多禁忌,不让孕妇吃兔肉,怕生下孩子是“兔唇”,即豁唇。有的地方不许孕妇吃葡萄,怕胎儿长成葡萄胎。妇女生小孩,俗称“坐月子。生育之室,名日“暗房”,一般人避讳进入,怕沾染晦气。产妇禁忌到别人家串门。至产妇满月后,禁忌方可解除。忌在娘家生孩子,否则破了娘家的风水生下男孩称“大喜”,生了女孩称“小喜”,婴儿的父亲要给岳父母报喜,并接岳母伺候月子。头胎儿女,兴“做满月”。一般人家生小孩过满月,“百岁”不设筵。凡举办“百岁”筵的,大都是一连生了几胎女孩又生下男孩的,得了“大喜”,家里人视为掌上明珠,叫做“缺”,又怕养不大才过“百岁”。

(2)婚嫁

在男女婚姻上,古有“六礼”,即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迎亲,后逐渐演变为议婚、结小订、下大订、迎娶四个步骤。婚礼仪式完毕,女家送亲车赶到,“新戚”吃完茶点,“总管”和一名中年夫人(一般还用原搀亲者)引新娘沿桌磕头,名日“上拜”。凡赴宴者均在上拜时赠钱答礼,表示庆贺。上拜后,东家提上酒壶沿桌斟酒劝菜,谓“满喜酒”。新婚之夜,姐夫、小叔子及街坊四邻中的小辈,戏弄新娘新郎,说“茶令子”、“对四句”,名日“闹洞房”。夜阑人静,新婚夫妇共寝入眠,好事的小姑、弟媳、小叔潜伏洞房窗外,窃听情辞蜜语,俗称“听房”。第二天为贺喜日,早餐后,举行隆重庆贺仪式。第三日早饭后,先去坟上祭祖,富户人家祭完祖还要举行“认大小”仪式,一般人家不举行。认大小长辈还需再花一份钱,东家再做一次宴会。祭祖毕,公婆要将送客与新娘请到自己屋内,招待茶点,送客借此为新娘说些客套话,如“新娘在家娇生惯养,礼节懂得甚少,诸事还请亲家多多指教”。婆婆也要说“寒家小舍,有甚礼节,我会当女儿一样看待,代劳告诉亲家放心”等词令。茶毕,辞别公婆,偕女婿随同送客一同回娘家,叫做“回门”。回门后,女婿要行大礼拜见岳父母,女家把女婿尊为上宾,以好餐相待,并邀请至亲好友相陪。第一顿饭吃饺子,叫做“下马饺子”。也有的地方请新娘做饭,叫做“下地饭”。富有之家菜肴丰盛,一般人家四个盘,贫苦之家两盘菜而已。包饺子时,好事的小姨子包些花椒、辣椒等物,以耍笑新郎。回门短则三日,长则九日,有的地方娘家不留宿,新郎、新娘吃罢晚饭后返回婆家。结婚满月后新娘回娘家住对月(一个月)。归来后,对公婆、家人、亲友都有礼物,按人赠奉。至此,婚礼完毕。

(3)寿庆

旧时,张家口境内,城镇居民讲究过生日,小孩生日,尤被重视。富豪人家一般从50岁开始逢十做寿,七十七岁被称为“喜寿”,因为喜字的行书,和七十七这三个字很相近;八十八岁被称为“米寿”,因为把米字拆开,上面两点像个八字,中间是个十字,下面又是一个八字,台起来就是八十八。庆寿之日,张灯结彩,悬挂寿联、寿幛,亲友馈赠寿桃、寿星、寿礼。拜寿时,做寿人和妻子先叩拜神位、祖先,而后,依次接受宾客、家属之祝拜。拜毕,开始寿宴。寿宴有吃面条的,叫做“长寿面”;有吃糕的,意为“步步登高”。一般农民因财力所限,全家吃一顿好饭示贺,叫过生日。小孩过生日,邀集小孩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、姑叔姨舅,团聚一室,饮酒庆贺,热闹喜庆。蒙古族祝寿的对象是正当本命年的长者幼者。首先为73、85的高龄者祝寿,时间在腊月二十五或二十六日。腊月二十七至除夕的前几天里为49、6l岁人祝寿。对不足49岁的本命年人,均在除夕那天庆贺。也有在正月初一庆贺13岁儿童奉命年的。过本命年,蒙古族以虚岁计算年龄,凡到13、25、37、49、61、73等岁本命年时,都要举行庆贺。赠送礼物主要有:哈达、头巾、德勒、特尔力克、短上衣、汗衫、布斯、靴子,以及绸缎、整羊羔子、活牲畜等。

(4)丧葬

    人生最关键的无非是生与死,所以人们把死看得也很重要。汉族丧葬风俗汉族旧时历来沿用土葬,故选坟茔地必请阴阳先生,“八卦”定位选取风水之地,祖辈相沿,依次埋葬。境内丧葬,一般分为装裹、停尸、入殓、报庙、开吊、出殡、埋葬、复三、守制与祭奠等仪式。装裹:病人在垂危时,要准备寿衣,除富户人家早已准备好外,一般人家都现找人缝制,咽气前要全部穿戴好。停尸:人死后,先放在门板上停尸屋门侧,尸仰卧。也有的地方将尸体摆放在正屋的正梁下。入殓:富有人家,生前备有棺木者,死在夜间,翌日日出前入殓;死在白天,待太阳落山后入殓。报庙:旧时人们信鬼神,第三天晚上要“报庙”。丧家事前约鼓乐僧道,由长子挟告天纸辞灵一齐出门,其余孝子紧随其后,赴就近的城隍庙或五道庙“报庙”。开吊:丧礼的举办是按家庭经济状况而定规格。不论贫富,按例都要在出殡的前一日举行“开吊仪式”,俗称“烧纸”。出殡:死者死亡的第三天,由阴阳先生到坟台上“划穴”(埋死人的位置),破土打墓。出殡前夜,女婿、侄女婿等小辈出钱,雇鼓乐吹奏整夜,谓之“刮灵”。拂晓前由长孝子扶棺轻轻掀动三次,掀一次低声叫一次“某某跟我走吧”,称之“掀灵”,表示请亡灵离家。掀灵后至出殡前一段时间,由孝女、儿媳等轮流致哀,哭声不断。出殡前夜,要由阴阳先生定出“移材”和封材的时辰。清晨,“起灵”出门。灵柩抬走之后,讲迷信的人家里要做“打鬼安神”的仪式。埋完了墓,垒起墓冢堆,把“引魂幡”插埋在隆起土堆的正中间。在坟堆一头、死者脚蹬的方向处,用“土基”式“泥基子”搭盖一座小屋,埋墓即全部结束。

返回